2008年11月19日星期三
财务公司
财务公司是经营部分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其业务范围大多是为购买耐用消费品提供分期付款形式的贷款和抵押贷款业务。 财务公司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者全部业务: (一)对成员单位办理财务和融资顾问、信用鉴证及相关的咨询、代理业务; (二)协助成员单位实现交易款项的收付; (三)经批准的保险代理业务; (四)对成员单位提供担保; (五)办理成员单位之间的委托贷款及委托投资; (六)对成员单位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 (七)办理成员单位之间的内部转账结算及相应的结算、清算方案设计; (八)吸收成员单位的存款; (九)对成员单位办理贷款及融资租赁; (十)从事同业拆借; (十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第二十九条 符合条件的财务公司,可以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从事下列业务: (一)经批准发行财务公司债券; (二)承销成员单位的企业债券; (三)对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 (四)有价证券投资; (五)成员单位产品的消费信贷、买方信贷及融资租赁。 第三十条 财务公司从事本办法第二十九条所列业务,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慎监管的有关要求,并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财务公司设立1年以上,且经营状况良好; (二)注册资本金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从事成员单位产品消费信贷、买方信贷及融资租赁业务的,注册资本金不低于5亿元人民币; (三)经股东大会同意并经董事会授权; (四)具有比较晟频耐蹲示霾呋啤⒎缦湛刂浦贫取⒉僮鞴娉桃约跋嘤Φ墓芾硇畔⑾低常?br />(五)具有相应的合格的专业人员; (六)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一条 财务公司不得从事离岸业务,除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业务外,不得从事任何形式的资金跨境业务。 第三十二条 财务公司的业务范围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应当在财务公司章程中载明。财务公司不得办理实业投资、贸易等非金融业务。 财务公司在经批准的业务范围内细分业务品种,应当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备案,但不涉及债权或者债务的中间业务除外。 第三十三条财务公司分公司的业务范围,由财务公司在其业务范围内根据审慎经营的原则进行授权,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备案。财务公司分公司不得办理担保、同业拆借及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业务。
2008年11月1日星期六
如果赌博拒收美元
我不喜欢赌博,包括打麻将之类的业余活动。但是,周围的朋友有人好这个。前几天听说一件事情,蛮有意思。有一个打麻将的家伙,输光了人民币,拿出小包,拽出一叠美元,要求继续玩。另外几个人有点鄙视,但还想继续玩,没钱怎么办?又不愿意借。民主讨论后决定,接受美元,但是美元按1:6兑换人民币。只有美元的赌徒没办法,只好接受。 假设打麻将的四个人,另外三个不接受美元,游戏就玩不下去了。如果一定要玩,就只能像赌神电影一样,拿出真金白银,拿出房契、地契,玩实物了,不玩纸币了。赌桌上美元按1:6兑换人民币,其实是美元贬值。在次贷危机的大背景下,房契、地契之类的实物,也逃脱不了贬值的命运。原先100万的房子,押到赌桌上,也许只有60万。虽然人民币也有贬值、通胀问题,但如果四个人都用人民币,彼此之间就是公平的。而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汇率,有太多人为因素,因此,一旦美元和人民币发生联系,谁强谁就有发言权。在这场麻将中,明显三个人比只有美元的家伙要强大。所以,美元的命运由其他人决定。
那个拿美元打麻将的家伙,何必赌性这么大?赌桌上的人输光了人民币,只剩下美元,他可以选择结束。但是,国家之间,世界一体化的经济联系中,说不玩就不玩?没那么简单。因此,美国要接着用美元同全世界玩,大家暂时也没办法,只好陪着它玩。然而现实中,美元的汇率似乎与赌桌上不同。赌桌上大家觉得美元不值钱,按1:6兑换人民币,而现实中,美元还坚挺了起来。这是怎么一回事?那是因为现实中的美国比赌桌上只有美元的人要强大。 麻将桌上的局势是其中一人只有美元了,所以,3个人的民主才会让美元有较大的贬值。也许,照顾到朋友面子,贬得还不算太狠,否则的话,如果是个陌生人或者讨厌的、有仇的人,还一定要赌,按1:3兑换都有可能。但是,假设麻将桌上还有第二个人,人民币也快输光了,眼看也不得不拿出美元,他心疼自己的钱,也许他就会帮着第一个输的人说话,要求大家不要把美元贬得太狠。如果他和第一个人还有一点影响力,或者威慑力,例如领导之类,他说按1:7兑换,别人心理不痛快,也只能接受了。这就是次贷危机后,美元不贬反涨的原因。 不要简单理解第二个快输的人就是中国。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财富都用美元计算,欧洲、中东之类,都可以算成是第二个快输的人。那么,剩下还有两个人,不需要动用美元,他们是什么态度?即使美元明显贬值贬值,如果还阶段性地比较稳定,不会在打麻将过程前后,发生美元的快速贬值,他们也会同意接受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们某一把牌输了,需要付钱,一般是先付美元,也就是说,把不值钱、不稳定的货币先用掉。这个现象在金融理论中,可以算作“劣币驱逐良币”。也就是说,好的货币收起来,市面上流通的都是差的货币。 两个不需要动用美元的人,有两种情况会不愿意接受美元。一是上面所说,如果在打麻将的过程前后,美元贬值很快,麻将桌上按1:6兑换,打完之后,市面上只有1:5了,他自然不想接受美元。另一种情况就是,美元升值,超过合理的汇率。比方说,桌上那个只有美元的家伙很霸道,一定要按照1:8兑换,其他没有美元的人心里肯定不高兴。那么他们么办?除了继续使用“劣币驱逐良币”的办法,收进人民币,付出美元之外,他们很可能在彼此之间达成一个共识:我们之间,还是用人民币。 这就是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上一些国家主张改变世界金融体系的内容之一。比方说,中国刚刚同俄罗斯达成一致,中俄两国之间的贸易,采用人民币和卢布计价,放弃美元。早一点时间,中东石油国家的欧佩克组织也提出要发行中东自己的货币,放弃石油用美元计价的惯例,这个惯例是美国人定的。再远一点,拉美国家前不久有巴西和阿根廷提出,两国之间的贸易用各自的货币,而不用美元。最近,拉美国家更进一步提出,未来要发行拉美的统一货币。包括日本、韩国、俄罗斯、中国在内的东北亚国家,也有建立自己小圈子金融关系的动议。其实,这不算什么新鲜事,欧盟发行欧元也有这个目的,其他地区多少有点想仿效欧盟而已。而背后的共同目的,就是避免有一个人一定要玩,而且一定要拿美元玩,而且美元的价值还不能大家民主决定,由他一个人自己说了算。 如果说,由于美国的强势,它以美元绑架了大家,这个说法也有道理。就好比麻将桌上两个拿出美元的人,势力比较厉害,别人拿他没办法,只好接受美元的游戏。进一步说,如果拿美元的家伙更加霸道,让美元按照1:8的虚高比例兑换,没有美元的人,即使赢钱,再接受美元的过程中,他也无形中遭受了损失。因此,如果牌桌上美元是一个虚高的劣币,除了只有美元的家伙高兴,其他人暗地里都想尽快将所有美元兑换脱手。当形成人数上3:1的局面,而且3个人中都不再有很多美元财产的时候,唯一一个拿美元的家伙,只好接受大家的民主决定了。换句话说,当所有人像麻将桌上一样,自己不受美元绑架,而且自己有权决定是否接受美元的时候,拿美元的家伙,就真的惨了。麻将桌上拿美元的家伙,就是美国的未来。当然,这个未来的出现,可能还会有不少年头,但是,如今人们的心里,已经做好了准备。
那个拿美元打麻将的家伙,何必赌性这么大?赌桌上的人输光了人民币,只剩下美元,他可以选择结束。但是,国家之间,世界一体化的经济联系中,说不玩就不玩?没那么简单。因此,美国要接着用美元同全世界玩,大家暂时也没办法,只好陪着它玩。然而现实中,美元的汇率似乎与赌桌上不同。赌桌上大家觉得美元不值钱,按1:6兑换人民币,而现实中,美元还坚挺了起来。这是怎么一回事?那是因为现实中的美国比赌桌上只有美元的人要强大。 麻将桌上的局势是其中一人只有美元了,所以,3个人的民主才会让美元有较大的贬值。也许,照顾到朋友面子,贬得还不算太狠,否则的话,如果是个陌生人或者讨厌的、有仇的人,还一定要赌,按1:3兑换都有可能。但是,假设麻将桌上还有第二个人,人民币也快输光了,眼看也不得不拿出美元,他心疼自己的钱,也许他就会帮着第一个输的人说话,要求大家不要把美元贬得太狠。如果他和第一个人还有一点影响力,或者威慑力,例如领导之类,他说按1:7兑换,别人心理不痛快,也只能接受了。这就是次贷危机后,美元不贬反涨的原因。 不要简单理解第二个快输的人就是中国。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财富都用美元计算,欧洲、中东之类,都可以算成是第二个快输的人。那么,剩下还有两个人,不需要动用美元,他们是什么态度?即使美元明显贬值贬值,如果还阶段性地比较稳定,不会在打麻将过程前后,发生美元的快速贬值,他们也会同意接受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们某一把牌输了,需要付钱,一般是先付美元,也就是说,把不值钱、不稳定的货币先用掉。这个现象在金融理论中,可以算作“劣币驱逐良币”。也就是说,好的货币收起来,市面上流通的都是差的货币。 两个不需要动用美元的人,有两种情况会不愿意接受美元。一是上面所说,如果在打麻将的过程前后,美元贬值很快,麻将桌上按1:6兑换,打完之后,市面上只有1:5了,他自然不想接受美元。另一种情况就是,美元升值,超过合理的汇率。比方说,桌上那个只有美元的家伙很霸道,一定要按照1:8兑换,其他没有美元的人心里肯定不高兴。那么他们么办?除了继续使用“劣币驱逐良币”的办法,收进人民币,付出美元之外,他们很可能在彼此之间达成一个共识:我们之间,还是用人民币。 这就是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上一些国家主张改变世界金融体系的内容之一。比方说,中国刚刚同俄罗斯达成一致,中俄两国之间的贸易,采用人民币和卢布计价,放弃美元。早一点时间,中东石油国家的欧佩克组织也提出要发行中东自己的货币,放弃石油用美元计价的惯例,这个惯例是美国人定的。再远一点,拉美国家前不久有巴西和阿根廷提出,两国之间的贸易用各自的货币,而不用美元。最近,拉美国家更进一步提出,未来要发行拉美的统一货币。包括日本、韩国、俄罗斯、中国在内的东北亚国家,也有建立自己小圈子金融关系的动议。其实,这不算什么新鲜事,欧盟发行欧元也有这个目的,其他地区多少有点想仿效欧盟而已。而背后的共同目的,就是避免有一个人一定要玩,而且一定要拿美元玩,而且美元的价值还不能大家民主决定,由他一个人自己说了算。 如果说,由于美国的强势,它以美元绑架了大家,这个说法也有道理。就好比麻将桌上两个拿出美元的人,势力比较厉害,别人拿他没办法,只好接受美元的游戏。进一步说,如果拿美元的家伙更加霸道,让美元按照1:8的虚高比例兑换,没有美元的人,即使赢钱,再接受美元的过程中,他也无形中遭受了损失。因此,如果牌桌上美元是一个虚高的劣币,除了只有美元的家伙高兴,其他人暗地里都想尽快将所有美元兑换脱手。当形成人数上3:1的局面,而且3个人中都不再有很多美元财产的时候,唯一一个拿美元的家伙,只好接受大家的民主决定了。换句话说,当所有人像麻将桌上一样,自己不受美元绑架,而且自己有权决定是否接受美元的时候,拿美元的家伙,就真的惨了。麻将桌上拿美元的家伙,就是美国的未来。当然,这个未来的出现,可能还会有不少年头,但是,如今人们的心里,已经做好了准备。
2008年10月27日星期一
石头记:红顶商人的垄断法则
讲到垄断,《红楼梦》提到了三大家族,分别是采办薛家、外贸王家、桂花夏家。三家是当时的巨无霸企业,他们的垄断地位无人可及。
薛家“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第四回),那是最大的国家买办。据第十六回凤姐所称,“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可见王家是外贸之王。香菱在第七十九回说夏家“单有几十顷地独种桂花,凡这长安城里城外桂花局俱是他家的,连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贡奉”,那是花卉产业的霸主。
这三家的第一个共同性是领有皇家经营执照,特许经营,是国家级的大企业。第二共同性是他们都是民企,而非国企。当时是不允许与民争利,即不允许国家经商的。两个共同性结合到一点,就是说这三家的共同身份是红顶商人。
作为红顶商人,薛、王、夏三家没有生意场上的竞争对手,因为他们的垄断法则是官商合谋,进而互相结亲联合,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想整倒一家,意味着向其他数家开战,难度可想而知。再则,由于没有竞争,当时的国家也不考虑竞争,他们还遭遇不到IBM分家的国家诉讼。这种垄断法则只会造就更大的托拉斯主义,当然也造就了他们的显赫家族财富。
但他们也不是完全没有竞争对手。除朝代更迭之外,他们的竞争对手主要来自两端,一是作为家族企业,子孙的自我败落,二是在前者基础上其他官商的借机侵吞,就像目前司空见惯的大鱼吃小鱼一般。
书中介绍到这三家红顶商人,已经是财阀二世或财阀三世的时代。薛家之败败在财阀二世薛蟠。这位呆霸王没有经商能力,是个净惹事的主。终于到他一个失手伤人致死的小案子上,被官场的其他觊觎者恶整,打官司败了家,并被免去了官商名号。王家之败败在财阀三世,在财阀二世王子腾任京营节度使(京畿最高军事长官)时期,尚可荣耀,但王子腾一死,再无能人。夏家之败败在没有可作财阀二世的男丁,独女夏金桂虽说“若论心中的邱壑经纬,颇步熙凤之后尘”,但女子经商为当时世俗不许,即使是做幕后老板,自小受到娇养溺爱,而养成自恋狂性格的她,也是难当此任。
于是,在王子腾、贾元春死后,这些红顶商人的后代再也没有可以乘凉的大树,加上自己也不够争气,只有被免去官商名号,甚至是抄家败身的份。这就是他们的倒台法则。需要提醒的是,他们的家族财富不会被放在产权交易所拍卖,而是直接被官府没收,进而造就新的红顶商人。要知道,像薛家经营的典当、钱庄等金融机构,直到清末才开始它的国有化进程。
薛家“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第四回),那是最大的国家买办。据第十六回凤姐所称,“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可见王家是外贸之王。香菱在第七十九回说夏家“单有几十顷地独种桂花,凡这长安城里城外桂花局俱是他家的,连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贡奉”,那是花卉产业的霸主。
这三家的第一个共同性是领有皇家经营执照,特许经营,是国家级的大企业。第二共同性是他们都是民企,而非国企。当时是不允许与民争利,即不允许国家经商的。两个共同性结合到一点,就是说这三家的共同身份是红顶商人。
作为红顶商人,薛、王、夏三家没有生意场上的竞争对手,因为他们的垄断法则是官商合谋,进而互相结亲联合,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想整倒一家,意味着向其他数家开战,难度可想而知。再则,由于没有竞争,当时的国家也不考虑竞争,他们还遭遇不到IBM分家的国家诉讼。这种垄断法则只会造就更大的托拉斯主义,当然也造就了他们的显赫家族财富。
但他们也不是完全没有竞争对手。除朝代更迭之外,他们的竞争对手主要来自两端,一是作为家族企业,子孙的自我败落,二是在前者基础上其他官商的借机侵吞,就像目前司空见惯的大鱼吃小鱼一般。
书中介绍到这三家红顶商人,已经是财阀二世或财阀三世的时代。薛家之败败在财阀二世薛蟠。这位呆霸王没有经商能力,是个净惹事的主。终于到他一个失手伤人致死的小案子上,被官场的其他觊觎者恶整,打官司败了家,并被免去了官商名号。王家之败败在财阀三世,在财阀二世王子腾任京营节度使(京畿最高军事长官)时期,尚可荣耀,但王子腾一死,再无能人。夏家之败败在没有可作财阀二世的男丁,独女夏金桂虽说“若论心中的邱壑经纬,颇步熙凤之后尘”,但女子经商为当时世俗不许,即使是做幕后老板,自小受到娇养溺爱,而养成自恋狂性格的她,也是难当此任。
于是,在王子腾、贾元春死后,这些红顶商人的后代再也没有可以乘凉的大树,加上自己也不够争气,只有被免去官商名号,甚至是抄家败身的份。这就是他们的倒台法则。需要提醒的是,他们的家族财富不会被放在产权交易所拍卖,而是直接被官府没收,进而造就新的红顶商人。要知道,像薛家经营的典当、钱庄等金融机构,直到清末才开始它的国有化进程。
2008年10月25日星期六
何为国家破产
跟公司破產不同,國際社會目前對「國家破產」尚無明確的定義。一般來說,國家破產是指「國家償債能力」出了問題,最大原因是出現大量財政及貿易赤字、外債,政府卻缺乏償還外債能力。
舉例來說,1980年代,拉丁美洲向國際金融機構借了許多外債,金額從1975年的750億美元,飆升到1983年的3,150億美元。石油危機後,歐美各國為抑制通膨而調升利率,頓時讓拉丁美洲國家無法支付利息。1982年,墨西哥財政部長首先宣布無法繼續償債,引發國際恐慌,產生一連串的拉美國家破產。這段期間,拉丁美洲人均GDP平均每年負成長0.9%,被稱為「失落的10年」。
那麼出現什麼樣的指標可以說一個國家真正破產?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朱雲漢認為,如果其他國家扣押該國在海外的資產,而債權銀行也進行求償,這個國家的對外貿易與金融交易將會停止,那麼這個國家就真的破產了。 (文●蘇鵬元)
舉例來說,1980年代,拉丁美洲向國際金融機構借了許多外債,金額從1975年的750億美元,飆升到1983年的3,150億美元。石油危機後,歐美各國為抑制通膨而調升利率,頓時讓拉丁美洲國家無法支付利息。1982年,墨西哥財政部長首先宣布無法繼續償債,引發國際恐慌,產生一連串的拉美國家破產。這段期間,拉丁美洲人均GDP平均每年負成長0.9%,被稱為「失落的10年」。
那麼出現什麼樣的指標可以說一個國家真正破產?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朱雲漢認為,如果其他國家扣押該國在海外的資產,而債權銀行也進行求償,這個國家的對外貿易與金融交易將會停止,那麼這個國家就真的破產了。 (文●蘇鵬元)
2008年10月16日星期四
交钥匙工程
交钥匙工程指跨国公司为东道国建造工厂或其他工程项目,一旦设计与建造工程完成,包括设备安装、试车及初步操作顺利运转后,即将该工厂或项目所有权和管理权的“钥匙”依合同完整地“交”给对方,由对方开始经营。因而,交钥匙工程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合同。
交钥匙工程是在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向不够开放的发展中国家投资受阻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非股权投资方式。如在实行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国家,除了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少数国家外,大多数国家不准许外来企业进行投资,因此外国企业只能依赖其他方式从事投资或经营,交钥匙工程就是其中行之有效的一种。另外,当自己拥有某种市场所需的尖端技术,在希望能快速地大面积覆盖市场,所能使用的资本等要素又不足的情况下,就可以考虑采用交钥匙工程方式。
在实务操作上,因为每个交钥匙工程项目计划必然有其自身特点,因此很难有一致性的标准交钥匙工程合同。但是,无论合同的细节如何复杂,双方都应对合同中的厂房和设备、双方的义务和责任、不可抗力的含义、违反合同的法律责任,以及解决争端的程序等重要事项说明清楚。
此外,如同一般技术授权一样,工程交付后的继续服务,也许是此类交钥匙工程的重要获利途径。日本某厂商曾不惜以低于成本的“自我牺牲”方式,为印度尼西亚承建发电厂。表面上看这是一桩赔本生意,但是从长远利益而言,将来发电厂所需的零配件供应、维护与整修等,势必长期依赖于日本方面的支持,由此累积下来的利益无疑十分可观。
交钥匙工程是在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向不够开放的发展中国家投资受阻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非股权投资方式。如在实行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国家,除了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少数国家外,大多数国家不准许外来企业进行投资,因此外国企业只能依赖其他方式从事投资或经营,交钥匙工程就是其中行之有效的一种。另外,当自己拥有某种市场所需的尖端技术,在希望能快速地大面积覆盖市场,所能使用的资本等要素又不足的情况下,就可以考虑采用交钥匙工程方式。
在实务操作上,因为每个交钥匙工程项目计划必然有其自身特点,因此很难有一致性的标准交钥匙工程合同。但是,无论合同的细节如何复杂,双方都应对合同中的厂房和设备、双方的义务和责任、不可抗力的含义、违反合同的法律责任,以及解决争端的程序等重要事项说明清楚。
此外,如同一般技术授权一样,工程交付后的继续服务,也许是此类交钥匙工程的重要获利途径。日本某厂商曾不惜以低于成本的“自我牺牲”方式,为印度尼西亚承建发电厂。表面上看这是一桩赔本生意,但是从长远利益而言,将来发电厂所需的零配件供应、维护与整修等,势必长期依赖于日本方面的支持,由此累积下来的利益无疑十分可观。
2008年10月15日星期三
关于沉没成本的一点思考
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仅考虑这件事情有没有收益,好处,而且更习惯看看是否已经在这件事情有过投入,管理上把这些已经发生并且不能再收回的支出(时间、金钱等等)称为沉没成本。 可是考虑沉没成本往往使得我们走入误区。 面对一个不合格的品控主管,老板更多的不是考虑这个主管合不合适,而是她是自己提拔的,并且企业已经付出了那么的学费,这样放弃,是不是太可惜了,万一这个主管还可以培训好了呢?这样以前的投资岂不是可以挽回一点点损失?
我有一个好朋友,妹妹非常聪明,小时候钢琴就已经过了十级。他有一个女儿,才六岁,做父母的希望女儿能够懂得音乐,会弹奏一种乐器,陶冶情操,开发智力么,既然姑姑钢琴这么棒,侄女也不会差。夫妻两个人花了一万多来了一架钢琴,小丫头刚开始的时候很兴奋,天天在上面乱弹,夫妻有时候会为女儿随意的几下自得不已,不到一星期,小丫头就失去了耐心,也失去了兴趣,夫妻两个找在外地的妹妹咨询,妹妹的意见是弹钢琴首先是一种乐趣,不喜欢不要勉强,而且真要学好就要找专业老师一对一学习。夫妻两人商量以后认为既然已经花了一万多块钱了,这样当个摆设太可惜了,还是请个专业老师来教。我当时给他们的意见就是,既然孩子不喜欢就不要勉强,再花钱也是往水里扔,将来能弹一两支流行歌曲泡泡帅哥足够了。可夫妻不死心,请了一个专业人士上门来教,一周两次,一次三百块钱。可小丫头已经失去了兴趣,在老师面前也是漫不经心,应付了事。这样过了半年,夫妻两人终于认识到女儿确实不是弹钢琴的料,只好作罢时,已经又花费了一万多块钱,超过了钢琴的投资。
再举一个例子,塑料加工行业有一个项目非常好,你准备投资,需要花费500万,技术告诉你,需要先投入50万进行研发,但是从其它厂家投资的情况来看,90%的厂家会亏损五百万,只有10%的厂家会盈利一千万,这个时候,你会不会再投资50万在这个项目?我想大多数的厂家都会选择放弃。还是这个项目,你前期调研、开发这个项目已经花了500万,技术人员告诉你,还有50万,这个项目就能成功,你得到到的信息还是90%的厂家会亏损五百万,只有10%的厂家会盈利一千万,这个时候,你会不会再继续投资50万在这个项目?大多数厂家的选择“会"!大多数厂家的心态是既然投入了500万,这样放弃太可惜,说不定我能成功呢,但是你有90%的几率不成功,不但这550万捞不回来,还要再继续亏损五百万!我们在工作上也会做出错误的决定,但是往往考虑到只有继续做下去才能对得起已经的付出,才能挽回损失,而没有理性的考虑,正确的做法就是悬崖勒马,壮士断腕,及早回头。
这次四川大地震,海事卫星电话出尽了风头,我不禁想到了曾经风光无限的摩托罗拉的铱星项目,摩托罗拉从1987年开发铱星项目的时候,希望解决全球之间的移动通讯,无论你在高耸深山、茫茫大海,还是在撒哈拉沙漠中,卫星通信都可以连络上你,87年的时候这个市场潜力巨大,但是个人移动通讯发展的更快,铱星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可惜摩托罗拉的高层在意识到这个项目已经无利可图的情况下仍然苦苦支撑,因为前期已经投入了几十亿美金,不能半途而废,继续追加投资,结果一直到2000年在投入50亿美金,亏损高达680亿美金后才无奈宣布破产。这就是为了沉没成本而不能正视现实的一个典型例子。我们进入这个误区的原因有两个:一、不愿意正视自己的错误,不愿意认输。象提到的公司老总,如果把这个不合格的主管开掉,岂不是否定了自己?二、同样的一件事情给人为分成了两件事情,就象文中提到的已经投入的500万,如果这个项目成功,这原先的500万就是投资,如果失败了,这500万然是浪费,这样根据结果来对同一件事情进行判断自然使得我们深陷进去。解决的方法么,其实很简单,换位思考,不要考虑那么多前期投入,就事论事。
题外话:刚才看到一个娱乐帖子,一个女孩子喜欢她的男朋友,男朋友也喜欢她,她希望两个人能走到一起,大家提到的建议很多,往往是从女孩自身上去努力的,但是从上述理论判断,我觉得一个女孩子的建议非常正确:就是让男朋友多请她吃饭,多给她买东西,时间久了,男朋友在她身上投入了那么多成本,就往往不能正视这个女孩子是否真的适合自己,而是考虑如果放弃,是不是太可惜了,那就更舍不得离开女朋友了。
所以说,女孩子有时候是天生的经济学家,这一点非常正确。
我有一个好朋友,妹妹非常聪明,小时候钢琴就已经过了十级。他有一个女儿,才六岁,做父母的希望女儿能够懂得音乐,会弹奏一种乐器,陶冶情操,开发智力么,既然姑姑钢琴这么棒,侄女也不会差。夫妻两个人花了一万多来了一架钢琴,小丫头刚开始的时候很兴奋,天天在上面乱弹,夫妻有时候会为女儿随意的几下自得不已,不到一星期,小丫头就失去了耐心,也失去了兴趣,夫妻两个找在外地的妹妹咨询,妹妹的意见是弹钢琴首先是一种乐趣,不喜欢不要勉强,而且真要学好就要找专业老师一对一学习。夫妻两人商量以后认为既然已经花了一万多块钱了,这样当个摆设太可惜了,还是请个专业老师来教。我当时给他们的意见就是,既然孩子不喜欢就不要勉强,再花钱也是往水里扔,将来能弹一两支流行歌曲泡泡帅哥足够了。可夫妻不死心,请了一个专业人士上门来教,一周两次,一次三百块钱。可小丫头已经失去了兴趣,在老师面前也是漫不经心,应付了事。这样过了半年,夫妻两人终于认识到女儿确实不是弹钢琴的料,只好作罢时,已经又花费了一万多块钱,超过了钢琴的投资。
再举一个例子,塑料加工行业有一个项目非常好,你准备投资,需要花费500万,技术告诉你,需要先投入50万进行研发,但是从其它厂家投资的情况来看,90%的厂家会亏损五百万,只有10%的厂家会盈利一千万,这个时候,你会不会再投资50万在这个项目?我想大多数的厂家都会选择放弃。还是这个项目,你前期调研、开发这个项目已经花了500万,技术人员告诉你,还有50万,这个项目就能成功,你得到到的信息还是90%的厂家会亏损五百万,只有10%的厂家会盈利一千万,这个时候,你会不会再继续投资50万在这个项目?大多数厂家的选择“会"!大多数厂家的心态是既然投入了500万,这样放弃太可惜,说不定我能成功呢,但是你有90%的几率不成功,不但这550万捞不回来,还要再继续亏损五百万!我们在工作上也会做出错误的决定,但是往往考虑到只有继续做下去才能对得起已经的付出,才能挽回损失,而没有理性的考虑,正确的做法就是悬崖勒马,壮士断腕,及早回头。
这次四川大地震,海事卫星电话出尽了风头,我不禁想到了曾经风光无限的摩托罗拉的铱星项目,摩托罗拉从1987年开发铱星项目的时候,希望解决全球之间的移动通讯,无论你在高耸深山、茫茫大海,还是在撒哈拉沙漠中,卫星通信都可以连络上你,87年的时候这个市场潜力巨大,但是个人移动通讯发展的更快,铱星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可惜摩托罗拉的高层在意识到这个项目已经无利可图的情况下仍然苦苦支撑,因为前期已经投入了几十亿美金,不能半途而废,继续追加投资,结果一直到2000年在投入50亿美金,亏损高达680亿美金后才无奈宣布破产。这就是为了沉没成本而不能正视现实的一个典型例子。我们进入这个误区的原因有两个:一、不愿意正视自己的错误,不愿意认输。象提到的公司老总,如果把这个不合格的主管开掉,岂不是否定了自己?二、同样的一件事情给人为分成了两件事情,就象文中提到的已经投入的500万,如果这个项目成功,这原先的500万就是投资,如果失败了,这500万然是浪费,这样根据结果来对同一件事情进行判断自然使得我们深陷进去。解决的方法么,其实很简单,换位思考,不要考虑那么多前期投入,就事论事。
题外话:刚才看到一个娱乐帖子,一个女孩子喜欢她的男朋友,男朋友也喜欢她,她希望两个人能走到一起,大家提到的建议很多,往往是从女孩自身上去努力的,但是从上述理论判断,我觉得一个女孩子的建议非常正确:就是让男朋友多请她吃饭,多给她买东西,时间久了,男朋友在她身上投入了那么多成本,就往往不能正视这个女孩子是否真的适合自己,而是考虑如果放弃,是不是太可惜了,那就更舍不得离开女朋友了。
所以说,女孩子有时候是天生的经济学家,这一点非常正确。
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要素一旦完成配置,无法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能改变的成本。在投资决策中,沉没成本属于决策无关成本。
沉没成本是管理会计中的一个术语,主要用于项目的投资决策,与其对应的成本概念是新增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例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因此,沉没成本是决策非相关成本,在项目决策时无需考虑。相对的,新增成本是决策相关成本,在项目决策时必须考虑。
举个例子来说明:
有一项目A,上马项目需要添置设备B,购置成本20 000元,而决策者目前已经拥有闲置的设备C,其帐面成本为30 000元,并在主要性能上与设备B相同,但要完全满足项目A的需要,还必须对其进行改造,改造成本5 000元。
这样就出现了两个方案,购置方案和改造方案。对购置方案而言,设备成本为20 000元,而对改造方案则为35 000元(30 000+5 000),如果以两方案的设备成本进行比较,那么购置方案的设备成本更低,减少了15 000元(35 000-20 000),这样一比较,好像应该选择购置方案了。那么,是否意味着真的应当做出如此的决策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购置方案中,设备成本20 000元在决策时尚未实际发生,如果决策采用该方案时,新增成本也为20 000元;而在改造方案中,由于闲置的设备C的帐面成本在决策前已经实际支出,无论决策结果如何,都无法收回该帐面成本(假设该设备无转让价值),因此,帐面成本30 000元即为沉没成本,而改造成本5 000元才是新增成本。通过这样的分析,购置方案在新增成本上要比改造方案高15 000元(20 000-5 000),所以,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应当选择改造方案,而不是购置方案。
沉没成本是管理会计中的一个术语,主要用于项目的投资决策,与其对应的成本概念是新增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例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因此,沉没成本是决策非相关成本,在项目决策时无需考虑。相对的,新增成本是决策相关成本,在项目决策时必须考虑。
举个例子来说明:
有一项目A,上马项目需要添置设备B,购置成本20 000元,而决策者目前已经拥有闲置的设备C,其帐面成本为30 000元,并在主要性能上与设备B相同,但要完全满足项目A的需要,还必须对其进行改造,改造成本5 000元。
这样就出现了两个方案,购置方案和改造方案。对购置方案而言,设备成本为20 000元,而对改造方案则为35 000元(30 000+5 000),如果以两方案的设备成本进行比较,那么购置方案的设备成本更低,减少了15 000元(35 000-20 000),这样一比较,好像应该选择购置方案了。那么,是否意味着真的应当做出如此的决策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购置方案中,设备成本20 000元在决策时尚未实际发生,如果决策采用该方案时,新增成本也为20 000元;而在改造方案中,由于闲置的设备C的帐面成本在决策前已经实际支出,无论决策结果如何,都无法收回该帐面成本(假设该设备无转让价值),因此,帐面成本30 000元即为沉没成本,而改造成本5 000元才是新增成本。通过这样的分析,购置方案在新增成本上要比改造方案高15 000元(20 000-5 000),所以,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应当选择改造方案,而不是购置方案。
订阅:
评论 (Atom)